在美术课程改革的天空中展翅飞翔──“新课程向我们走来”
美术教育具有悠久的历史,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方面,体现出其独特的价值。美术课程具有鲜明的人文性质,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,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课程,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。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看,美术课程是一门对学生的全面、和谐、快乐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课程。通过实践,我们认为,美术课程改革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。
一、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,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了基础
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总体要求,坚持面向全体学生,以学生发展为本,在实施中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,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,从而使学生各自不同的潜质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。美术课程以审美为核心,以美术文化为主线,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,为形成学生健全人格,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。美术课程选择了最基础的、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,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。课程注重综合探索,淡化学科知识中心,加强美术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联系和综合性,重视美术与相关文化的渗透。同时,注意到课程内容的层次性,以学法指导为主,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意和认知要求,适应不同学生素质的差异,强调美术学习过程的情趣性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使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,在感受、体验和探究美术学习的过程中,掌握学习方法,形成基本的美术素质及学习能力,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。
二、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,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动力
美术课程突出了美术教育的趣味性,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,使课程内容与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性相适应,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。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,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,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激发学习的动力,努力追求生活的艺术化。
例如在传统的“色彩知识”一课中,教师利用废旧矿泉水瓶数个,盛半瓶清水,在水中调入红、黄、兰三色,不做解释,让学生注意观察、思考。然后在其中相互注入,使色彩变化魅力无穷,如魔术般有趣的展示在学生面前。学生兴趣盎然,注意力高度集中。在此基础上,教师放手让学生们自己组织讨论和实验,“如果改变各种色彩比例,将会产生何种效果”?通过有趣的实验,学生自己能够完全主动地了解色彩调配产生的效果和色彩变化规律。观察能力和创造、表现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。兴趣的保持为今后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动力。
三、在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认识美术,为学生全面发展拓宽了视野
由于美术是人类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因此美术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,而是一种典型的文化学习。通过美术学习,使学生认识到人的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的差异性,人类社会的丰富性,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,认识美术的特征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。同时,培养学生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,对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热爱。
例如在“远古的呼唤”一课中,教师在课前让学生自主收集了大量的远古资料图片,使学生自觉、主动、广泛的了解了人类远古时代文化历史背景。在课堂内,有意识的创设情境,让学生自愿选择扮演自己理解的各种角色,或演戏、或舞蹈、或对话,利用所学美术知识,巧用各种简易、废旧材料制作远古时代的服饰、用具、面具等。课堂效果生动活泼,学习气氛轻松、浓烈。学生通过美术学习活动,可以深刻感受到古文化的纯朴、自然、遥远。完整认识人类文明的变迁历史,充分享受到自己发现、理解、创造、表现的乐趣。
四、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,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
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,美术课程特别重视对学生自发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,采取多种方法,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、变通性和发散性,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,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,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。使每个学生真正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体,通过综合和探究性学习,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不同知识间的关联,发展综合实践能力,在新情境中探究发现,创造性地解决问题。
例如在“绿洲”一课中,教师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环境保护的有关资料,在课堂里,一反教师主讲的程序,首先让学生以节目主持人的身份主持新闻播出,展现北京等地沙尘暴肆虐横行的图片及文字资料。然后由学生主持讨论“沙尘暴的形成原因”,学生们群情激昂,各抒己见,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。“环境恶化是导致沙潮尘暴产生的原因”被学生们在讨论中归纳出来。教师在此基础上适时引入“绿洲”课题,并展示各种美术表现形式让学生分析欣赏,使学生分析了解艺术家是如何利用美术作品表达对自然环境的情感,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,充满激情的创作“绿洲”主题的美术作品。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,学生的道德修养得到梳理,一表现和创造能力得到开发。
五、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,为学生全面发展增添了翅膀
在中小学美术教育中,评价目的主要是为了改善和促进。努力探索适应美术教学特性的评价方法,淡化评价的甄别、选拔作用,突出评价的改善、促进功能,有效的提高了教育质量。评价标准体现了多维性和多级性,以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,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,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。
同样的教学内容,教师不能简单的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的水平。如“透视知识”一课,有的学生画的透视关系十分准确,有的学生却不够准确。实际上,准确与否在美术课程中是相对的,关键看其是否大胆、是否观察、表现、思考。只要学生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感觉,就应当受到鼓励,受到肯定。传统意义上的“像与不像”“好与不好”已不成其为唯一的标准,这样,不同水平的学生就可更显其能、各尽其才。
现代美术课程要求在评价学生成绩时,注意发掘每个学生的闪光点,注意肯定学生学习过程的积极方面,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适合于学生个性和特点的鼓励和表扬。如造型较好的同学写实性较强,造型一般的学生随意性较强,随意性强的学生在创意方面敢于突破,造型较好的学生刻划形象较有把握。各有其长,各有所短,褒扬所长,扬弃其短,使每个学生通过科学的评价,不断改善学习状况。使学生学会不断总结经验,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综合学习的能力。最终达到“一切为了孩子发展”的目的。
|